当前位置:新闻中心
> 新闻资讯
汉阴:数字赋能绘就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新图景
发布时间:2025-08-29 来源:陕西党建网

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0em; text-align: center;"><img src="/upload/image/20250829/1756439662467442.jpeg" title="1756439662467442.jpeg" alt="e0d4a0e89e9d459f8177495c677daf2f.jpeg"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地处陕南秦巴腹地的汉阴县,正将数字化转型化作引擎,为农业、医疗、水务、基层治理等领域注入强劲动能。从智慧大棚里的精准滴灌,到远程会诊室的“数据跑路”,从农村供水管网的“智慧大脑”,到社区楼栋里的高效响应,汉阴县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民生服务与产业发展,打破传统壁垒、破解民生难题,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跑出“加速度”,为县域数字化发展勾勒出一幅“科技赋能、民生提质”的生动画卷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科技赋能田间地头书写“数字种植”新答卷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走进汉阴县七叶莲鑫聚农业基地,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排列,棚外绿意盎然,棚内科技涌动——空气温湿度检测器实时运转,智能卷膜系统自动调节,水肥一体化装置精准滴灌,一幅“智慧农业”的生动图景在此铺展。这片占地103余亩的基地,不仅是汉阴县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缩影,更凭借全链条智慧体系,从传统困境中破局,成为全国智慧农业建设优秀案例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曾经,七叶莲与众多传统农业企业一样,深陷重重难题。“看天行事,人工调控大棚温湿度滞后,2021年一次温度失控便导致3个大棚减产50%,直接损失数万元。”基地办公室主任李冬说:“水肥依赖人工判断,人工成本高,签约农户分散、种植标准不一,产品规模小、品质参差不齐,优质农产品无品牌支撑只能低价批发。”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破局的关键,在于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实践。基地以科技为核心,构建起全链条智慧农业体系:科技育苗棚内,空气温湿度检测系统实时感知光照,自动调控2套遮阳网、7套保温棉与风机,搭配可移动苗床让育苗面积利用率超90%,自动喷淋设备则解决浇灌不均与水资源浪费问题,从源头提升蔬菜质量与产量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“我们还在种植区安置了小型气象站,能够提供实时数据支撑,智能卷膜系统远程调控大棚温湿度,土壤检测器精准监测氮磷钾含量,水肥一体化装置通过管道滴头实现养分定时定量传输,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后台,实时调用后台数据,可以知道植物缺什么,达到精确的科学管理。”李冬说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数字化转型的成效清晰可见,2024年,基地智慧大棚种植区农作物产量达80万斤,营业收入突破3000余万元;不仅带动周边13个合作社发展蔬菜产业、辐射种植规模超1000亩,更让脱贫户累计分红七次,总额达545万元,真正实现了“企业增效、农户增收”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如今,《汉阴七叶莲智慧数字农业园区》已成为全国智慧农业的优秀样板,为汉阴县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未来,七叶莲将继续深耕数字农业领域,以技术创新为驱动,让智慧之花在乡村振兴的土壤上结出更多硕果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远程会诊打破地域壁垒守护乡村卫生健康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在汉阴县涧池镇中心卫生院的远程会诊中心,医生正熟练地将患者检查资料上传至会诊系统,短短几分钟,上级医院专家便能在线阅片、出具诊断意见——这一幕“数据多跑路,群众少跑腿”的场景,正是该院以智慧医疗赋能基层服务的生动缩影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始建于1958年的涧池镇中心卫生院,如今已是按二级医院规划设计的综合性一级甲等中心卫生院、医养结合医院及国家胸痛救治单元。凭借扎实的服务能力,医院先后斩获全国“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”、全国“优质服务基层行”推荐示范卫生院、陕西省“老年友善”医疗机构等多项荣誉,而智慧远程会诊体系的搭建,更让其服务质效实现跨越式提升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该院的远程会诊聚焦群众就医核心需求,以“一级医院就诊,享受二级医院服务”为目标,重点打通放射、CT、心电图三大核心诊疗项目的联动通道。通过与上级医院的系统对接,基层患者无需奔波,在卫生院完成检查后,相关影像、数据能实时传输至县级医院专家端,由具备资质的上级医师在线精准诊断。据统计,该院放射远程会诊年服务量达1500余次,CT会诊量接近千人次,心电图会诊量更是突破3000余次,让海量基层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二级医院的诊疗水平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“患者来我们这里,检查资料直接传至县级医院,由专家出诊断,既减少了群众跑腿成本,又大幅提高了基层诊断准确率。”涧池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连兵兵介绍道,远程会诊体系还有效破解了基层医疗机构诊断医师不足的难题,通过整合上级医疗资源,为基层诊疗提供专业支撑,进一步优化了基层医疗人员结构,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群众身边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从传统诊疗到智慧升级,涧池镇中心卫生院以远程会诊为切入点,不断打破优质医疗资源的地域壁垒。未来,该院将持续深化智慧医疗建设,让便捷、高效、优质的医疗服务惠及更多基层群众,为守护乡村健康筑牢坚实屏障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“数字大脑”串联供水管网筑牢农村饮水安全防线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地处陕南秦巴腹地的汉阴县,不仅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,更肩负着保障全县27.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的重任。如今,随着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农村供水深度融合,汉阴县562处农村供水工程、4183公里输配水管网被“智慧大脑”串联,一幅“数字赋能、安全高效”的农村供水新图景正徐徐展开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破解农村供水“管理难”,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。“十三五”以来,汉阴县打出一套改革“组合拳”:通过“三权分离”引入市场竞争,形成“12家民企参与+1家国企兜底”的县域统管模式,覆盖141个行政村;构建“政府、行业、属地、公司、群众”五级责任体系,厘清管护边界;建立“水费提留+财政补助+信贷担保”的运维经费机制,每年统筹超1200万元保障工程运转;实行“考核奖补+不合格清退”制度,倒逼服务提质。这套“组合拳”,为农村供水智慧化转型筑牢了制度根基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数字技术的深度植入,让农村供水管理实现“质的飞跃”。汉阴县水利部门组建农村供水管理中心,搭建智慧监控、智慧管网、智慧缴费三大平台与综合数据库,打造县域供水“一张图”管理模式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“水源地、水厂的安防摄像头24小时无死角监测,水质在线系统实时追踪浊度、余氯等指标,管道压力流量数据异常即时预警,从“源头”到“龙头”的安全防线全面筑牢。依托管网GIS系统,地下管网的直径、材质、埋深等信息“可视化”呈现,多种定位方式可快速查找管网位置,彻底解决地下“隐形”资产管理难题。通过“汉阴供水服务平台”公众号,群众手机就能查账单、缴水费、报故障,城区及周边2万余人告别“人工抄表、上门缴费”时代,服务效率大幅提升。”汉阴县水利局政办股股长唐甜甜说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智慧水务的落地,让汉阴县农村供水收获了“社会效益+经济效益”双丰收。在陕西,汉阴供水管网GIS地图成为首创,“智慧水务保障城乡安全供水”先后斩获“中国民生决策创新典型奖”等荣誉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从“靠人管”到“智慧管”,从“有水喝”到“喝好水”,汉阴县以数字赋能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,为秦巴山区乃至全国农村饮水安全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汉阴样板”。未来,汉阴县将继续深耕智慧水务,让安全、优质的“幸福水”流进更多农户家,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“水动力”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数字化融入社区实现“治理有温度、服务有速度”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汉阴县城关镇李家台社区是汉阴县唯一包含搬迁安置点的城市社区,自2020年9月成立以来,始终以“治理有温度、服务有速度”为核心目标,将数字化手段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各环节,为辖区8563名常住人口(含281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)打造高效便捷、暖心贴心的生活环境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在多元共治层面,社区创新构建“1+N”联盟(社区+物业+网格员等),依托“楼栋群”等线上渠道,高效收集居民意见、精准对接群众需求。“2025年,针对滨江公馆小区摩电停放难题,我们通过数字化需求调研快速掌握情况,随后规划建设120个配备充电桩与遮阳棚的停车位,项目落地后居民满意度达98%。”李家台社区党总支书记刘作群介绍道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“你看,这是我们网格员的专属工作群,里面都是包联片区的居民,群众有任何需求直接在群里说,我们看到后会第一时间响应解决……”社区一名网格员展示着手机里的工作群说道。据了解,为实现服务精准化,社区组建了65名分级网格员队伍,覆盖4个片区,形成“每人负责200余户”的服务格局。同时,社区建立“每日巡查、每周汇总、每月考核”的数字化管理机制,为网格员配备“便民服务包”,搭配快速响应流程,让基层治理既具“精度”,更添“温度”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此外,社区还持续推动服务“靠前一步”,在4个小区设立“微型服务站”,提供社保代办等便民服务;同步开通24小时民情热线,通过数字化渠道畅通居民诉求反馈路径。数据显示,去年社区共响应居民诉求500余件,办结率超99%,以实实在在的“数字速度”,兑现了“服务为民”的承诺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从田间地头的智慧农业,到千家万户的安全水务,从基层卫生院的便捷诊疗,到社区院落的暖心治理,汉阴县的数字化实践已渗透到发展的方方面面。未来,汉阴县将继续以数字技术为纽带,持续深化各领域智慧化升级,让“数字红利”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,在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,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“数字动力”,书写更多“科技为民、智慧兴县”的新篇章。</p><p><br/></p>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