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西部乡村振兴博览会,距离开幕还有63天

当前位置:新闻中心 > 新闻资讯

党建引领“千万工程”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——汉滨区双龙镇桥山村的蝶变之路

发布时间:2025-07-11       来源:三秦网

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在秦巴山脉腹地,安康市汉滨区双龙镇桥山村曾是一个被困难与落后笼罩的小山村。这里山地占比超85%,人均耕地不足0.8亩,基础设施薄弱、产业滞后、人居环境差。2022年,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0万元,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6500元,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,村庄一片凋敝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align: center; text-indent: 0em;"><img src="/upload/image/20250711/1752217833600023.jpg" title="1752217833600023.jpg" alt="1752217833600023.jpg" width="650" height="420"/>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然而,2024年被列为省级“千万工程”示范村后,桥山村在党建引领下,积极探索创新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0万元,村民人均收入增至1.3万元,成为秦巴山区生态绿色发展的典范。其成功经验,为其他乡村的振兴发展提供了宝贵启示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党建引领,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“农村富不富,关键看支部;村子强不强,要看‘领头羊’。”桥山村以强化组织建设为核心,构建“党支部-党员责任区-网格员-农户”的“四级联动”组织体系。全村科学划分为5个网格,由党员担任网格员,实现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全面、精细覆盖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在解决6组村民用水困难问题时,党员网格员走访发现问题后,村工作队迅速协调,一周内便解决了问题,赢得村民赞誉。同时,村里成立党建、产业、治理、环境四大工作专班,明确职责,协同推进工作,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,保障各项工作高效落实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此外,桥山村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,开展“党员示范户”创建活动,划分党员责任区。在环境整治行动中,党员示范户带头清理,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参与,使村庄环境彻底改观。村里还鼓励离退休党员发挥自身优势参与乡村治理,他们在矛盾调解、政策宣传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启示:强化党组织建设,构建严密组织体系,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是凝聚乡村发展力量、解决乡村问题的关键。通过明确职责、协同合作与考核监督,能有效推动乡村各项工作开展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科学规划,绘制乡村振兴发展蓝图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“乡村振兴,规划先行。”桥山村特邀国家住建部周铁刚教授牵头,原陕西省住建厅副厅长孙忠志担任顾问,携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、无止桥慈善基金(香港)北京代表处组建“同心乡建工作室”专业团队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团队深入勘察村庄生态资源,与各方深入交流,全面了解产业现状与村民需求,在此基础上科学编制《桥山村乡村振兴总体规划》。其中,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负责规划村庄空间布局与建筑风貌,无止桥慈善基金(香港)北京代表处则注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人文关怀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双方紧密协作,明确“花茶旅居”发展定位,致力于打造生态农业、茶旅体验、文化研学融合发展的样板,规划建设“两山”理论践行基地、“千万工程”模范村、康养福地。同时,桥山村制定“千万工程”示范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,并建立规划执行监督机制,保障规划稳步实施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启示:高起点、科学合理的规划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。借助专业团队力量,立足乡村实际,融合多方理念,明确发展定位与目标,制定详细行动计划并加强监督,能为乡村发展提供清晰路径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产业融合,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引擎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。桥山村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方面,对600亩茶园进行升级改造,引进优良品种,邀请专家现场指导,组织茶农参加培训,实现茶叶生产标准化、规模化、品牌化。目前,茶叶年产值超80万元,带动150户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方面,面对村集体经济高密度养鱼项目选址施工难题,村党支部积极作为,召开会议广泛征求意见,“四支队伍”迅速行动,一方面与镇政府和上级部门沟通协调,争取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;另一方面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实地勘察研讨,最终确定项目方案。项目建成后,村集体年收益超10万元,带动脱贫户年均增收3000元。此外,桥山村还积极拓展林下经济、大耳山羊养殖等产业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,桥山村全力打造“花茶旅居”特色品牌,开发茶旅体验、民俗文化展示、农事采摘等旅游项目,并建成一批民宿和农家乐。通过网络平台和旅游推介会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,有效提升了村庄知名度。目前,全村在建民宿及农家乐6家,预计年接待游客1500人次,旅游收入15万元,实现了一二三产业有机衔接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启示:立足乡村特色资源,巩固传统产业,培育新兴产业,推动产业融合发展,打造特色品牌,拓展增收渠道,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、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环境整治,打造乡村振兴宜居家园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。桥山村在提升农房风貌过程中,对100余户农房进行改造,坚持就地取材、原貌修复的原则,既保留乡村特色,又提升村庄颜值。改造过程中,老党员发挥示范作用,恢复“义茶馆”,“四支队伍”积极协调各方,保障改造工作顺利推进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在优化公共空间方面,桥山村建设休闲广场、文化长廊等设施,组织50余次“八清一改”行动,打造194户示范户,并组织志愿者参与环境整治,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在加强垃圾污水治理方面,桥山村建立“户收集 - 村转运 - 镇处理”的垃圾处理模式,配备保洁员,建设污水处理设施,并制定管理制度,确保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在完善交通网络方面,桥山村新建和拓宽道路,实现村组道路全硬化,配套建设防护设施,在道路两旁安装太阳能照明驱蚊灯,同时修建通往茶园的产业路和沿河健身步道,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和物资运输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启示: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,从农房风貌、公共空间、垃圾污水治理、交通网络等多方面入手,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,既能提升村民生活品质,又能为乡村产业发展创造条件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乡村善治,奏响乡村振兴和谐乐章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乡村振兴,治理有效是基础。桥山村创新推行“民生茶社”工作机制,以“一杯茶拉近距离、一张表梳理问题、一条龙跟踪落实”为特色,及时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。例如,村民提出道路照明不足的问题,村干部迅速行动,一个月内便安装好路灯,密切了干群关系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“民生茶社”集议事协商、便民服务、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,通过茶桌会商、代表接访、积分激励等方式,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,实现从“要我参与”到“我要参与”的转变。桥山村将孝义文化、家风建设融入乡村治理,开展“好婆婆好媳妇”“文明家庭”等评选活动,推行孝义积分超市,并设立“板凳会”制度,定期开展政策宣传、矛盾调解等活动,有效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启示:创新乡村治理机制,搭建群众参与平台,融入优秀传统文化,激发群众内生动力,是实现乡村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桥山村在“千万工程”示范村建设中的成功实践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。其他乡村可结合自身实际,汲取桥山村的智慧,在党建引领下,科学规划、发展产业、整治环境、完善治理,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,共同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。</p><p><br/></p>


返回列表